【耕耘不辍 卓然有成──台湾罗联添教授的学术成就】萧丽华教授

  • 2016-03-10
  • RulingDigital
 耕耘不辍 卓然有成──台湾罗联添教授的学术成就
 
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
萧丽华
 
 
    在台湾的唐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罗联添先生是耕耘极为辛勤,因而收获也极为丰硕的一位学者。他专志于「唐代文学」,治学思路平实通达,学术态度谨严,驰名于海峡两岸与国际间。此外,为了教学所需,罗先生也编纂文学史与国学相关教材,晚年更因为思念他的师长台静农先生,也另有唐代学术领域以外的着述与编纂。
 
    早在我还是学生时代的阶段,罗先生总是不断强调「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言下之意指学术当以唐代为正统,如韩愈一般上跻圣人之志。我当年时值少艾,慕师长、幕学术,从此一腔热忱也就投注在唐代文学研究里。回首三十馀年的学术生涯,罗先生是影响我最深的一位良师。直至二○一五年罗先生辞世的前几年,他仍不断告诉我「以学术作后事」,期待我辈后学能以学术帮他送终。人生如梦,梦醒时刻总会来临,罗先生孜孜矻矻,耕耘不辍,为的就是学术。如今大梦已毕,窀已安,罗先生完成毕生使命,是许多人怀念的恩师!
 
    罗联添先生,一九二七年生于福建永安。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四十年,期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一年。历任台大中文系所主任、所长、「唐代研究学者联谊会」第一任会长、「中国书目季刊」主编。在两岸音讯不通的年代,他在台湾发起并成立「中国唐代学会」,组织工作小组为「中国文学论着集目正、续编」、「历代诗文集校注」等国立编译馆主编的大书作召集人。学术上曾经两度荣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是一位治学严谨,强调层次和条理的学者。他专治唐代文学,对中唐各家之研究,尤有独到的造诣。特别是韩愈与古文运动。因古文运动,也旁及中唐时的几个重要作家,如白居易、柳宗元、张籍、刘禹锡、李翱、独孤及等,他都有专文、专着问世。罗先生的学问是文史结合的路子,对唐代科举制以及与中唐作家关系密切的牛李党争等若干问题,他都曾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另外,对唐宋时期若干着名笔记和诗文集,也曾作了校勘、整理和介绍,显示其古典文献学的紮实的功底。
    罗先生着有《韩愈研究》、《韩愈传》、《柳宗元事蹟系年暨资料汇编》、《唐代诗文六家年谱》、《白居易散文校记》、《白乐天年谱》等专书暨论文数十篇。编有《隋唐五代文学批评资料》、《中国文学史论文选集》、《续编》、《国学论文选集》、《中国文学史论文精选》、《唐代文学论着集目》、《国学导读》、《国学论文精选》、《隋唐五代文学论着集目正编》、《续编》。一九八九年汇二十二篇论文为《唐代文学论集》,一九九六年又汇有关唐李白、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四家及其诗文评论,题为《唐代四家诗文论集》。二○○九年又着有《台静农先生学术艺文编年考释》一部。为了能清楚呈现罗先生的学术成就,以下分次列举说明。

一、唐代文学研究
    罗联添教授四十多年来从事于有唐一代文学研究,着专书十一种十三册、编论文集、书目、资料等十九种,共二十六册。论文四十多篇。研究成就与贡献,可归纳为下列六项:
 
1.      唐代作家及其作品研究:
从史传入手研究作家事蹟,编成多种年谱,进而研究其作品,这方面成绩最为可观,着有《唐代诗文六家年谱》、《柳宗元事蹟系年暨资料汇编》、《白乐天年谱》、《韩愈研究》、《韩愈传》等专书。其中《韩愈研究》一书经三度增订再版,论者誉为『扛鼎之作』。《韩愈传》原题《韩愈》,乃就学术论着化为通俗作品,为文学家传记写作开一范例。十年间再版七次,后改题《韩愈传》出版,曾加修订。
2.      唐代古文研究:                                                          
着有〈唐宋古文发展与演变〉、〈论唐代古文运动〉、〈论韩愈古文几个问题〉、〈论韩愈短篇古文〉、〈论韩愈平淮西碑〉、〈柳宗元二篇议论文分析〉、〈论柳宗元山水记〉、〈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析论〉等论文多篇。对唐代古文的开展盛衰、古文运动与排佛暨有关韩柳古文的异同、特质等问题加以探讨辨析,皆有助于学者了解有唐一代古文的风貌。主编《韩愈古文校注汇辑》四册(共三六二九页,台北鼎文书局出版),撰作《附编》一册(共一二0九页,鼎文出版)。论着中〈论唐代古文运动〉一文被选入《思想与学术》书中(见页五四~0,此书为中研院史语所陈弱水、王汎森主编《中国史研究论丛》之『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
3.      唐代文史考辨:
着有〈唐代文学两个问题探讨〉、〈唐代三条文学资料考辨〉、〈杜甫忤下考功第的年岁与地点〉、〈论唐代上书与行卷〉、〈进士科举诗赋的开始〉、〈牛李党争始因问题再探讨〉、〈长恨歌与长恨歌传共同结构问题及其主题探讨〉等论文十馀篇,对若干唐代文史问题加以辩证与澄清,于学术自有其价值与贡献。此类论文已汇为《唐代文学论集》(上、下册,台湾学生书局出版)及《唐代诗文四家论集》(台湾学海出版社)
4.      唐代文学批评:
着有〈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论文及编辑《隋唐五代文学批评资料》一书。
5.      唐代诗文校勘:
着有〈唐代诗文集校勘问题〉论文及《白居易散文校记》一书,不仅可供学者研究参考,亦显示治学之门径。
6.      唐代文学论着集目:
九六0年代编《唐代文学论着集目》收集近五六十年本国暨日、韩、欧美学者研究唐代文学之论着目录。本集目发凡起例,具国际性,创立新体式与分类法。问世以来,其受学界重视,数度增订再版并影响后续各种书目的产生,一九八0年代加以扩充,收录二万多条目编成《隋唐五代文学论着集目汇编》、《续编》(中国文学论着集目之四‧台北五南图书公司出版),不仅可节省学者四处寻检之劳,亦足以呈现近数十年来中外学者研究唐代文学之趋向与发展概况。清人称书目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集目应具有此价值。近代历史学家陈垣编《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尝谓此等作品具有『一时劳而长时逸,一人劳而万人逸』的贡献。书目之作亦有同等贡献。
 
7.      运用年谱学,解决疑难,澄清问题:
此用谱学为基础,年代作线索,将问题放至历史上观察,以『澄其源而清其流』。如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历来有五代、六代、七代之说,众论纷纭,纠缠不清。〈论韩愈古文几个问题〉中,从源头考察,『文起八代之衰』语虽出于东坡,实来自韩愈本人及其弟子所作文章,东坡所称实有其根据。本文以澄源为始,源澄,流亦自清,馀可不辨。
 
8.      运用新方法研究问题,创发新意:
即分期分段研析后人对文学作家及作品的评论,亦今代所谓接受史研究。罗先生可谓开两岸作家接受史研究之先河,如《白居易诗评论分析》一文, 分析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以后六个时期考察结果发现历代论者对白诗评价的高下与白氏在中国文学史升降幅度颇大。而评价的高下与当时的文风有关,大凡古文盛行时代,白诗不甚受推重,评价不高。北宋古文家于白诗观感尤为不佳。又如〈白居易与佛道关系重探〉一文,将白居易一生依其所处环境分六个段落案年代作纵直考察,结果发现白居易思想言行受禅学影响为多,与陈寅恪氏所谓白氏『思想乃纯粹苦县(老子)之学』论点,大不相同。此种分段考察方法,值得学者参考。
 
9.      整理古籍建立新模式:
民国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撰成〈刘宾客嘉话录校补与考证〉,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发表。是为台湾整理古籍开发先例并建立新模式。内分校补、辑佚、考证三大部分。其中考证部分指出误窜的作品有六十条之多,稍后(一九六五年)大陆唐兰教授刊出〈刘宾客嘉话录的校辑与辨伪〉。傅璇琮教授认为两者皆『用力甚深的古文献整理的佳作』;惟肯定前者所作『条理较清楚,方法也较科学』(见『于平实中创新』文),两文在两岸各自发表,可谓开五十年代以来古籍整理风气之先,引起唐代学者重视,影响甚大。六七十年代大陆各大学设有古籍整理研究,七十九年(一九九0年)主持『历代诗文集校注』,以唐代诗文集为主,邀约专家学者与国立编译馆签约,进行校注之作,计已完成出版者有:《钱起诗集校注》上下册(阮廷瑜)、《孟郊诗集校注》上下册(邱燮友、李建崑)、《王绩诗集校注》(金荣华)、《温庭筠诗集校注》(王国良)、《张籍诗集校注》(李建崑)、《韦苏州诗校注》(阮廷瑜)共六种。均由本人策划总校。各书皆有附录,收集传记资料、遗佚作品、诗话及有关评论等。另外,个人策划总编《韩愈古文校注汇辑》计二百六十馀万字,九十三年(二00三年)出版。凡此皆为二十八年前《嘉话录》校补后续之作,再接再励,为中国古籍整理尽一分心力。

二、编《中国文学史论文选集》暨《选集续编》
   中国作家众多,文学作品浩繁,一般中国文学史只概述文学发展、演变与特色,而未能深入探讨各种问题,因有必要编选论文集以供参考。民国六十年开始着手寻检民国以后各期刊杂志,有关中国文学史论文,一、二年后选二百多篇,经审慎斟酌去芜存菁,选定九十七篇。计总论一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各二十一篇,唐五代二十九篇,两宋九篇,元明清十七篇,共六个段落,分装四册,六十七年编竣出版,七十三年再选先秦至明清各家中国文学论文三十篇汇为续编。连前总共百二十七篇,所选多名家之作,足以反映各时代文风各种体裁及各家作品特质与风格。如刘申叔(师培)《论文杂记》,陈槃《诗三百篇之采集与删定》,屈万里〈先秦说诗的风尚和汉儒以诗教说诗的迂曲〉,游国思《屈赋考源》、《离骚研究》,台静农〈论两汉散文的演变〉、〈论唐代士风与文学〉、〈佛教故实与唐代小说〉、胡适〈孔雀东南飞的年代〉、逯钦立〈汉诗别录〉,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论韩愈〉、〈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朱光潜〈『论』陶渊明〉、钱锺书〈陈沆诗比兴笺论庾信〉、〈李贺诗论〉(二文皆自《谈艺录》中摘录),钱穆〈新论唐代古文运动,向达〈唐代俗讲考〉,郑骞〈温庭筠韦庄与词的创始〉,龙沐勋〈两岸词风转变论〉,王国维〈元剧之文章〉、〈红楼梦评论〉,梁启超〈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施友忠〈论语的文艺〉,王梦鸥〈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发展〉,缪钺〈论李义山诗〉、〈论词〉、〈论宋诗等〉……皆有卓见,足以增长学识。不仅可作中国文学史补充教材,亦可作中国讨论专题。问世以来再版多次,流传中外,影响深远。

三、撰写《国学导读》暨编选《国学论文集》
   《国学导读》系与戴景贤、张蓓蓓、方介共同编写。第一、二章为古书分类、流传、版本、校读。第二章为四部概说,四、五、六、七章为经、史、子、集四部要籍解题,内容丰富,出版后,各大学中文系,有关国学课程,多用为课本,或参考教材。导读之书,较偏于常识性分法,启发性不足,因又选学界硕彦所着有关经、史、子、及论文三十三篇汇为一集。如选钱穆〈中国儒学与文化传统〉、〈中国人的思想总纲〉、中国人的文化结构〉、〈理学与艺术〉,唐君毅〈中国之人格世界〉、〈中国文学精神〉,巴壶天〈禅宗的思想〉,方东美〈中国艺术理想〉等,皆含英咀华,深入浅出,发人深思,启人心智之佳作。七十年初出版后,甚受学界重视,影响广远。以所选稍偏,未选有关墨家、法家、荀子思想等论文,用者成以为憾,因增删篇目,重编新集,计删原有十一篇,增补未备者四篇,都为二十二篇,题曰:国学论文精选,由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委会资助,后由幼狮文化公司出版。

四、着《台静农先生学术艺文编年考释》
由于罗联添先生是台静农先生入室弟子,亲炙师门四十馀年,得台先生承自北大的年谱学与传记学学风之影响。本书六十馀万字,以编年体裁融汇台先生一生学术、书法绘画艺术、诗文小说文学等成就于上、下两册之中。内容以台静农先生的学术艺文为主,兼及经历事蹟,旨在呈现一代艺文宗师独到的造诣。本书亦完成综合功能,举凡台静农先生之师友往来、一生着述与门人学生兼及学界对台先生评介之相关文字,均逐一蒐罗摘要,汇入学术艺文编年中的每一年、每一月。通过本书,可以全览台先生一生行谊与学术艺文成就之全貌,同时可以掌握所有台先生研究之相关书目与论着,是现今有关台先生研究的论着中,资料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附编中尚有台先生未出版之佚稿,都为《台静农别集》。本书于二○○九年九月,由学生书局出版。
 
    罗联添先生主持台大中文系务多年,培养学术人才跨台、日、韩、美国各国国籍,可以说是一位曾使唐代学术四方来集的学者。他治学严谨,追求系统、追求精密、强调文史并善的发展。对任何一个文学论题,他会针对历史做全盘掌握,对文献资料做全面搜罗,然后综观全局,大处着眼,细致考察。往往一篇文章历时多年,文史资料千百倍于论文本身。如〈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的演变〉一文,全面掌握三百七十年间的相关资料,引用书籍达八十馀种。又如〈唐代三条文学资料考辨〉一文掌握韩愈撰碑志78篇,柳宗元71篇,权德与88篇,对理解唐代文人心态、唐代社会史料,都是很有价值的。
 
    回想罗先生在台大中文系任教的那段时间,他开放研究室琳琅的图书与资料供我们这些后辈学生使用,我们的治学方法、为学态度以及对唐代文学的热爱,都在罗先生的第一研究室里养成。罗先生的第一研究室也是林文月先生《读中文系的人》一书所提到的「最后的一盏灯」,当整个台大文学院院落一片漆黑时分,罗生生的第一研究室灯火正炽,我曾在罗先生的研究室里度过少艾、青壮与中年的学术生涯。如今第一研究室早已易主,我也两鬓成霜、二毛渐侵,罗先生这盏灯却永远是我辈为学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