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不輟 卓然有成──台灣羅聯添教授的學術成就】蕭麗華教授

  • 2016-03-10
  • RulingDigital
 耕耘不輟 卓然有成──台灣羅聯添教授的學術成就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
蕭麗華
 
 
    在台灣的唐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羅聯添先生是耕耘極為辛勤,因而收穫也極為豐碩的一位學者。他專志於「唐代文學」,治學思路平實通達,學術態度謹嚴,馳名於海峽兩岸與國際間。此外,為了教學所需,羅先生也編纂文學史與國學相關教材,晚年更因為思念他的師長臺靜農先生,也另有唐代學術領域以外的著述與編纂。
 
    早在我還是學生時代的階段,羅先生總是不斷強調「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言下之意指學術當以唐代為正統,如韓愈一般上躋聖人之志。我當年時值少艾,慕師長、幕學術,從此一腔熱忱也就投注在唐代文學研究裡。回首三十餘年的學術生涯,羅先生是影響我最深的一位良師。直至二○一五年羅先生辭世的前幾年,他仍不斷告訴我「以學術作後事」,期待我輩後學能以學術幫他送終。人生如夢,夢醒時刻總會來臨,羅先生孜孜矻矻,耕耘不輟,為的就是學術。如今大夢已畢,窀已安,羅先生完成畢生使命,是許多人懷念的恩師!
 
    羅聯添先生,一九二七年生於福建永安。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留校任教四十年,期間曾赴美國哈佛大學訪問研究一年。歷任台大中文系所主任、所長、「唐代研究學者聯誼會」第一任會長、「中國書目季刊」主編。在兩岸音訊不通的年代,他在台灣發起並成立「中國唐代學會」,組織工作小組為「中國文學論著集目正、續編」、「歷代詩文集校注」等國立編譯館主編的大書作召集人。學術上曾經兩度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是一位治學嚴謹,強調層次和條理的學者。他專治唐代文學,對中唐各家之研究,尤有獨到的造詣。特別是韓愈與古文運動。因古文運動,也旁及中唐時的幾個重要作家,如白居易、柳宗元、張籍、劉禹錫、李翱、獨孤及等,他都有專文、專著問世。羅先生的學問是文史結合的路子,對唐代科舉制以及與中唐作家關係密切的牛李黨爭等若干問題,他都曾作了有意義的探索。另外,對唐宋時期若干著名筆記和詩文集,也曾作了校勘、整理和介紹,顯示其古典文獻學的紮實的功底。
    羅先生著有《韓愈研究》、《韓愈傳》、《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彙編》、《唐代詩文六家年譜》、《白居易散文校記》、《白樂天年譜》等專書暨論文數十篇。編有《隋唐五代文學批評資料》、《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續編》、《國學論文選集》、《中國文學史論文精選》、《唐代文學論著集目》、《國學導讀》、《國學論文精選》、《隋唐五代文學論著集目正編》、《續編》。一九八九年彙二十二篇論文為《唐代文學論集》,一九九六年又彙有關唐李白、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四家及其詩文評論,題為《唐代四家詩文論集》。二○○九年又著有《臺靜農先生學術藝文編年考釋》一部。為了能清楚呈現羅先生的學術成就,以下分次列舉說明。

一、唐代文學研究
    羅聯添教授四十多年來從事於有唐一代文學研究,著專書十一種十三册、編論文集、書目、資料等十九種,共二十六冊。論文四十多篇。研究成就與貢獻,可歸納為下列六項:
 
1.      唐代作家及其作品研究:
從史傳入手研究作家事蹟,編成多種年譜,進而研究其作品,這方面成績最為可觀,著有《唐代詩文六家年譜》、《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彙編》、《白樂天年譜》、《韓愈研究》、《韓愈傳》等專書。其中《韓愈研究》一書經三度增訂再版,論者譽為『扛鼎之作』。《韓愈傳》原題《韓愈》,乃就學術論著化為通俗作品,為文學家傳記寫作開一範例。十年間再版七次,後改題《韓愈傳》出版,曾加修訂。
2.      唐代古文研究:                                                          
著有〈唐宋古文發展與演變〉、〈論唐代古文運動〉、〈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論韓愈短篇古文〉、〈論韓愈平淮西碑〉、〈柳宗元二篇議論文分析〉、〈論柳宗元山水記〉、〈柳宗元桐葉封弟辨析論〉等論文多篇。對唐代古文的開展盛衰、古文運動與排佛暨有關韓柳古文的異同、特質等問題加以探討辨析,皆有助於學者瞭解有唐一代古文的風貌。主編《韓愈古文校注彙輯》四冊(共三六二九頁,台北鼎文書局出版),撰作《附編》一冊(共一二0九頁,鼎文出版)。論著中〈論唐代古文運動〉一文被選入《思想與學術》書中(見頁五四~0,此書為中研院史語所陳弱水、王汎森主編《中國史研究論叢》之『北京大百科全書出版』)
3.      唐代文史考辨:
著有〈唐代文學兩個問題探討〉、〈唐代三條文學資料考辨〉、〈杜甫忤下考功第的年歲與地點〉、〈論唐代上書與行卷〉、〈進士科舉詩賦的開始〉、〈牛李黨爭始因問題再探討〉、〈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共同結構問題及其主題探討〉等論文十餘篇,對若干唐代文史問題加以辯證與澄清,於學術自有其價值與貢獻。此類論文已彙為《唐代文學論集》(上、下冊,台灣學生書局出版)及《唐代詩文四家論集》(台灣學海出版社)
4.      唐代文學批評:
著有〈隋唐五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與演變〉論文及編輯《隋唐五代文學批評資料》一書。
5.      唐代詩文校勘:
著有〈唐代詩文集校勘問題〉論文及《白居易散文校記》一書,不僅可供學者研究參考,亦顯示治學之門徑。
6.      唐代文學論著集目:
九六0年代編《唐代文學論著集目》收集近五六十年本國暨日、韓、歐美學者研究唐代文學之論著目錄。本集目發凡起例,具國際性,創立新體式與分類法。問世以來,其受學界重視,數度增訂再版并影響後續各種書目的產生,一九八0年代加以擴充,收錄二萬多條目編成《隋唐五代文學論著集目匯編》、《續編》(中國文學論著集目之四‧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出版),不僅可節省學者四處尋檢之勞,亦足以呈現近數十年來中外學者研究唐代文學之趨向與發展概況。清人稱書目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本集目應具有此價值。近代歷史學家陳垣編《二十史朔閏表》、《中西回史日曆》嘗謂此等作品具有『一時勞而長時逸,一人勞而萬人逸』的貢獻。書目之作亦有同等貢獻。
 
7.      運用年譜學,解決疑難,澄清問題:
此用譜學為基礎,年代作線索,將問題放至歷史上觀察,以『澄其源而清其流』。如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歷來有五代、六代、七代之說,眾論紛紜,糾纏不清。〈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中,從源頭考察,『文起八代之衰』語雖出於東坡,實來自韓愈本人及其弟子所作文章,東坡所稱實有其根據。本文以澄源為始,源澄,流亦自清,餘可不辨。
 
8.      運用新方法研究問題,創發新意:
即分期分段研析後人對文學作家及作品的評論,亦今代所謂接受史研究。羅先生可謂開兩岸作家接受史研究之先河,如《白居易詩評論分析》一文, 分析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以後六個時期考察結果發現歷代論者對白詩評價的高下與白氏在中國文學史升降幅度頗大。而評價的高下與當時的文風有關,大凡古文盛行時代,白詩不甚受推重,評價不高。北宋古文家於白詩觀感尤為不佳。又如〈白居易與佛道關係重探〉一文,將白居易一生依其所處環境分六個段落案年代作縱直考察,結果發現白居易思想言行受禪學影響為多,與陳寅恪氏所謂白氏『思想乃純粹苦縣(老子)之學』論點,大不相同。此種分段考察方法,值得學者參考。
 
9.      整理古籍建立新模式:
民國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撰成〈劉賓客嘉話錄校補與考證〉,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發表。是為台灣整理古籍開發先例並建立新模式。內分校補、輯佚、考證三大部分。其中考證部分指出誤竄的作品有六十條之多,稍後(一九六五年)大陸唐蘭教授刊出〈劉賓客嘉話錄的校輯與辨偽〉。傅璇琮教授認為兩者皆『用力甚深的古文獻整理的佳作』;惟肯定前者所作『條理較清楚,方法也較科學』(見『于平實中創新』文),兩文在兩岸各自發表,可謂開五十年代以來古籍整理風氣之先,引起唐代學者重視,影響甚大。六七十年代大陸各大學設有古籍整理研究,七十九年(一九九0年)主持『歷代詩文集校注』,以唐代詩文集為主,邀約專家學者與國立編譯館簽約,進行校注之作,計已完成出版者有:《錢起詩集校注》上下冊(阮廷瑜)、《孟郊詩集校注》上下冊(邱燮友、李建崑)、《王績詩集校注》(金榮華)、《溫庭筠詩集校注》(王國良)、《張籍詩集校注》(李建崑)、《韋蘇州詩校注》(阮廷瑜)共六種。均由本人策劃總校。各書皆有附錄,收集傳記資料、遺佚作品、詩話及有關評論等。另外,個人策劃總編《韓愈古文校注彙輯》計二百六十餘萬字,九十三年(二00三年)出版。凡此皆為二十八年前《嘉話錄》校補後續之作,再接再勵,爲中國古籍整理盡一分心力。

二、編《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暨《選集續編》
   中國作家眾多,文學作品浩繁,一般中國文學史只概述文學發展、演變與特色,而未能深入探討各種問題,因有必要編選論文集以供參考。民國六十年開始著手尋檢民國以後各期刊雜誌,有關中國文學史論文,一、二年後選二百多篇,經審慎斟酌去蕪存菁,選定九十七篇。計總論一篇,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各二十一篇,唐五代二十九篇,兩宋九篇,元明清十七篇,共六個段落,分裝四冊,六十七年編竣出版,七十三年再選先秦至明清各家中國文學論文三十篇彙為續編。連前總共百二十七篇,所選多名家之作,足以反映各時代文風各種體裁及各家作品特質與風格。如劉申叔(師培)《論文雜記》,陳槃《詩三百篇之采集與刪定》,屈萬里〈先秦說詩的風尚和漢儒以詩教說詩的迂曲〉,游國思《屈賦考源》、《離騷研究》,臺靜農〈論兩漢散文的演變〉、〈論唐代士風與文學〉、〈佛教故實與唐代小說〉、胡適〈孔雀東南飛的年代〉、逯欽立〈漢詩別錄〉,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論韓愈〉、〈白樂天之思想行為與佛道關係〉,朱光潛〈『論』陶淵明〉、錢鍾書〈陳沆詩比興箋論庾信〉、〈李賀詩論〉(二文皆自《談藝錄》中摘錄),錢穆〈新論唐代古文運動,向達〈唐代俗講考〉,鄭騫〈溫庭筠韋莊與詞的創始〉,龍沐勛〈兩岸詞風轉變論〉,王國維〈元劇之文章〉、〈紅樓夢評論〉,梁啟超〈中國韻文裡所表現的情感〉,施友忠〈論語的文藝〉,王夢鷗〈魏晉南北朝文學之發展〉,繆鉞〈論李義山詩〉、〈論詞〉、〈論宋詩等〉……皆有卓見,足以增長學識。不僅可作中國文學史補充教材,亦可作中國討論專題。問世以來再版多次,流傳中外,影響深遠。

三、撰寫《國學導讀》暨編選《國學論文集》
   《國學導讀》係與戴景賢、張蓓蓓、方介共同編寫。第一、二章為古書分類、流傳、版本、校讀。第二章為四部概說,四、五、六、七章為經、史、子、集四部要籍解題,內容豐富,出版後,各大學中文系,有關國學課程,多用為課本,或參考教材。導讀之書,較偏於常識性分法,啟發性不足,因又選學界碩彥所著有關經、史、子、及論文三十三篇彙為一集。如選錢穆〈中國儒學與文化傳統〉、〈中國人的思想總綱〉、中國人的文化結構〉、〈理學與藝術〉,唐君毅〈中國之人格世界〉、〈中國文學精神〉,巴壺天〈禪宗的思想〉,方東美〈中國藝術理想〉等,皆含英咀華,深入淺出,發人深思,啟人心智之佳作。七十年初出版後,甚受學界重視,影響廣遠。以所選稍偏,未選有關墨家、法家、荀子思想等論文,用者成以為憾,因增刪篇目,重編新集,計刪原有十一篇,增補未備者四篇,都為二十二篇,題曰:國學論文精選,由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委會資助,後由幼獅文化公司出版。

四、著《臺靜農先生學術藝文編年考釋》
由於羅聯添先生是臺靜農先生入室弟子,親炙師門四十餘年,得臺先生承自北大的年譜學與傳記學學風之影響。本書六十餘萬字,以編年體裁融匯臺先生一生學術、書法繪畫藝術、詩文小說文學等成就於上、下兩冊之中。內容以臺靜農先生的學術藝文為主,兼及經歷事蹟,旨在呈現一代藝文宗師獨到的造詣。本書亦完成綜合功能,舉凡臺靜農先生之師友往來、一生著述與門人學生兼及學界對臺先生評介之相關文字,均逐一蒐羅摘要,匯入學術藝文編年中的每一年、每一月。通過本書,可以全覽臺先生一生行誼與學術藝文成就之全貌,同時可以掌握所有臺先生研究之相關書目與論著,是現今有關臺先生研究的論著中,資料最完備的集大成之作。附編中尚有臺先生未出版之佚稿,都為《臺靜農別集》。本書於二○○九年九月,由學生書局出版。
 
    羅聯添先生主持台大中文系務多年,培養學術人才跨台、日、韓、美國各國國籍,可以說是一位曾使唐代學術四方來集的學者。他治學嚴謹,追求系統、追求精密、強調文史並善的發展。對任何一個文學論題,他會針對歷史做全盤掌握,對文獻資料做全面搜羅,然後綜觀全局,大處著眼,細致考察。往往一篇文章歷時多年,文史資料千百倍於論文本身。如〈隋唐五代文學理論的演變〉一文,全面掌握三百七十年間的相關資料,引用書籍達八十餘種。又如〈唐代三條文學資料考辨〉一文掌握韓愈撰碑誌78篇,柳宗元71篇,權德與88篇,對理解唐代文人心態、唐代社會史料,都是很有價值的。
 
    回想羅先生在台大中文系任教的那段時間,他開放研究室琳琅的圖書與資料供我們這些後輩學生使用,我們的治學方法、為學態度以及對唐代文學的熱愛,都在羅先生的第一研究室裡養成。羅先生的第一研究室也是林文月先生《讀中文系的人》一書所提到的「最後的一盞燈」,當整個台大文學院院落一片漆黑時分,羅生生的第一研究室燈火正熾,我曾在羅先生的研究室裡度過少艾、青壯與中年的學術生涯。如今第一研究室早已易主,我也兩鬢成霜、二毛漸侵,羅先生這盞燈卻永遠是我輩為學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