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6281

課程規劃

本系課程之規劃,兼具「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學之應用」,以及「文學設計」為主軸。在課程中引導同學對未來進行升學或從事就業的輔導,培養其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故在學程規劃上即劃分為「系核心學程」、「文學學程」和「文學應用學程」,將原有課程重新歸整,因應專業能力的深植與就業取向之所需。

        佛光大學目前積極發展「現代意涵的傳統書院精神」,結合英國博雅教育與中國書院精神的教育特色,落實為生命、生活、生涯之「三生教育」,本系課程設計強調跨院系合作與實作應用之學群化理念,不僅能強化學科領域之核心學識,學生在畢業學分仍維持至少128學分的規定下,仍可依個別興趣或結合生涯規劃自由運用,增加了跨領域學習的空間。

1、課程學程化,具備跨領域特色:除了學校規定的通識課程外,每個學系均設計有「學院基礎學程」、「系核心學程」、「系專業選修學程」三大類學程,上述三學程組成一套「主修學程」。意義上,「主修學程」通常代表著要獲得這個學系之學位的「一套應學完的課程」,同時學生也有較寬廣的領域,適才適性,選擇他們要學習的課程。

課程學程主要分為:

A.    院基礎課程:學院中所有學系共同的基礎課程。

B.     系核心課程:各系每位同學都應該要修的基礎課程。

C.    系專業選修學程:各系眾多的選修科目依照相關性,規劃成若干代表不同學習主題的「專業選修學程」。


258_9a8a6101.jpg

2、精簡專業課程,留給學生應用實踐的空間:本系在學程制之下專業必選修學分數精簡,學生可自由選課的學分隨之增加。如此將足夠讓學生選讀第二個專業學程。在寬廣視野的課程輔助下,學生便容易就其專業知識,融合並精進他的第二專長或次專業方面的知識,增加競爭力。學程制在面對高度且持續分工之新世紀社會的優勢,遠非傳統學系的課程設計所能及。具體來說,機動性、彈性與跨領域整合是學程制有別於舊有學分制的最大特色,而多元的選課組合還可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要主動學習什麼,給學生一個真正自由、自我負責的學習環境。

我們確信在文學的專業領域中,必須包含豐富的人文精神與廣泛的科際整合。本系教學在文學創作研究方向上,以發展文學研究為目標,使文學成為獨立學科,基石為文學閱讀及文學創作,進而以文學歷史、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擴大文學視野。在文學應用方面,對建立基礎能力,發展各式應用文類及文學運用領域,教導學生運用文學素材,活化到生活與職場,創作各類文學作品及文藝產品,強化學生就業優勢。



        根據這個課程地圖,課程設計以學生核心能力為考量,建立「專業必修課程」與「專業選修課程」,碩士班以「治學方法」、「論文寫作」為必修課程,專業必修6學分,專業選修24學分,含文學專題、文學與文獻專題、中國文學史專題、中國文學批評史專題、唐宋文學專題、戲曲專題、元明清文學專題、古典小說專題、漢語語言學專題等等課程;碩士專班以「治學方法」、「文學研究與論文寫作」為必修課程,專業必修6學分,專業選修24學分,含文獻學導論、比較文學導論、中國文學理論專題、中國神話專題、魏晉文學與文化專題、元明清研究專題等等;博士班以「治學方法」、「文學研究專題」為必修課程,專業必修6學分,專業選修18學分,含中國文學批評史專題、唐宋文學專題、戲曲專題、元明清文學專題、古典小說專題、現代文學專題、台灣文學專題等等。



        在本系博士班所開出的必、選修課程中,全系教師又選出六門重點課程,作為博士班必須修習的核心課程,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研究能力。(相關科目之課程大綱及其與核心能力對應之關係,詳見「四、課程與專業能力之對應」欄項)目的在拓展學生的文學研究能力與國際視野,尤其強調中國文學為主體,當代文學為應用的特色,以厚實學生的文學涵養與應用。

在研究所課程方面,本系注意碩士班、碩士專班和博士班生員的不同組成狀況,各有不同的教育目標與落實的核心能力重點。

特別著重以下三大要點的安排與設計:

1、深化古典文學涵養

本系以中國文學研究為主體,學生必須植基於古典文獻與文學的基礎上,而後發展跨思想、文化、心理、社會、資訊與傳播等等,乃至於貫通古今各個面向的文學研究。

2、兼攝中西文學理論

文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為文學研究深度的指標。本系以中國文學理論為主,西方文學理論為輔,作為文學文獻研究方法之基石,期能建立文學研究的國際視野。

3、推動當代文學研究

本系不僅著重在古典文學研究,更重視文學的當代意識,建構文學與當代社會文化的多重關聯,推動當代文學研究,以作為參與台灣社會文化文學工作的基礎。

在以上的理念與規劃之下,本系為了能達到積極、及時、有效的掌握師生共識,經常透過「系務會議」、「系主任時間」、「雙軌導師制」與各班任課教師進行師生座談等各種管道,取得教師、學生、系友與業界的建議,進行本系教育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之檢討與改進。